每日热闻!杭州一快递员倒车撞人致死,死者家属算出1092万赔偿,法院如何判

大咖晓生纪实   2023-04-28 15:06:53

“扶不扶”是当今社会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,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,应该“乐于助人”,尤其是遇到有困难的老人,更需要及时帮忙,可部分老人,仗着年纪大,被人扶起后,会无理的进行敲诈勒索。

2013年的6月,一名四川9岁男童与同伴,好心扶起摔倒的老太太,却被老太太讹钱。幸好,警方通过细致调查,还孩子们公道。事后,当记者问孩子,“以后是否愿意扶老人”时,他表示愿意,乐于助人的精神令人动容,因此面对“扶不扶”这一问题时,部分人愿意扶。


(资料图片)

而在2021年11月,杭州发生过一起特殊的“快递员扶老人”案件,一名快递员“扶起”摔倒的老人,并送她回家,事后,老人死亡,家属把快递员等人告上法庭,要求赔偿1092万元。家中老人摔倒被扶,家人应该对此人,存有感激之情,为何会来到法庭,要求赔偿?因为在“扶老人”的背后,隐藏另一件事。

案例

生活在浙江杭州的郑女士,于2021年11月24日上午9时许,接到一通电话,来电人是一名陌生男子,他表示,“今早,你家母亲在门口摔倒,不用担心,我们已经将她背家中”,母亲摔倒?郑女士心中一咯噔,先是立刻向来电人表示感谢,后又拨打急救电话,赶回家中,与家人一同将郑母送到医院抢救,但未能保住性命。

母亲的突然离世,让郑家上下都笼罩在伤心的氛围中,伤心欲绝的郑女士,冷静下来后,发现疑点,老人摔倒,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及时送医,来电人既然愿意帮助母亲,为何选择送回家,而不是送医?察觉到其中可能存在隐情的郑女士,立刻查看屋后的监控录像。

郑家屋后,有一家物流仓库,早上8点27分,一名快递员正在倒车,却把郑母撞倒,头部着地。撞到人后,没有及时拨打120,而是与同事,一起把郑母拖离现场,伪装成“老人自行摔倒,他们好心救助”的假象。

好心人竟是肇事者,郑女士心生愤怒,若他们能够及时送医,母亲或许可以保住性命,一气之下,她选择报警。警方介入后,发现了另一件事,快递营业点负责人,徐春让工作人员,徐林,替车辆实际驾驶人,徐利(真正的肇事者)顶包。因为徐林有驾驶证,徐利的驾驶证,在1个月前,由于酒驾被注销了。

撞倒人,竟然还想用“狸猫换太子”的方法,企图逃避。郑女士心中的怒火越来越旺,2022年3月,她向法院递交《刑事附带民事起诉书》,要求徐春、徐林、徐利,以及物流站所属的公司,赔偿精神损害费、医疗费、丧葬费、死亡赔偿金等费用,共计1092万余元,那么被告们需要承担哪些责任?

法理分析

徐利撞倒郑母后,却选择逃逸,同时他明知自己无驾驶证,依旧驾驶车辆,属于无证驾驶,行为涉嫌交通肇事罪,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,因而发生重大事故,致人重伤、死亡或者造成重大公私财产损失的行为。

依据《刑法》规定,犯该罪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;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;因逃逸致人死亡的,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
而徐春、徐利明知撞到人,是一件严重的事情,他们非但没有带徐利去警局自首,承担责任,反而帮他掩盖,俩人的行为涉嫌包庇罪。包庇罪是明知是犯罪分子,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,为其掩盖罪行,或者帮助其隐匿、毁灭罪证、湮灭罪迹,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。

需要注意,即使在包庇时,不知道对方是犯罪人,若在发现后,依旧实施窝藏、包庇行为,也成立本罪。依据《刑法》规定,犯该罪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;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
徐春、徐利、徐林除了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外,一般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,依据《民法典》规定,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,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,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;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,平均承担责任。

那么物流站所属的公司是否需要承担责任?事发后,相关公司表示,徐利等人属于第三方合作公司员工,不属于他们公司名下的员工。但是郑女士的律师表示,徐春、被告公司一直没有提供相关法律文书,证明其关系。

依据《民法典》规定,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,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。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,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。劳务派遣期间,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,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;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,要承担相应的责任,若不能证明,通常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。

虽然该案的结果暂时没有公布,但是徐利撞倒老人后,伪装“老人自行摔倒”是事实,徐春、徐林帮助他,通常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,郑女士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,使其负责。他们三人的行为属于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”,若可以在撞倒老人后,立刻送医,积极取得郑女士一家的谅解,或许事情不会发展成现在的模样。

而郑女士、律师算出的1092万赔偿金,是本案讨论点之一。根据原告方表示,他们是结合了侵权人公司注册资本金、公司在处理安全生产事故中的态度以及应对措施,得出的赔偿金额,但被告方具体需要做出怎样的赔偿,需要看法院的判决,相信法院一定会做出公平公正的判决。

[ 最近更新 ]